公园的椅子上,有人讨论“三观正不正”,结果其中一位老大爷放下水杯,眉毛抖了抖,说:“三观这东西啊,不会像手机壳那样藏得住,看一眼就明白。”当下,围坐的人都笑了起来。的确,与其暗自揣摩,不如直截了当地观察。
认真的说,三观这个话题,绝不是空中楼阁。不是谁捧着书本把“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”搬出来念一遍,然后自带正义光环。
在电梯狭小空间遇到小朋友乱按楼层,你是继续无所谓地刷手机,还是提醒一下?一件不起眼的小事,往往是“里子”比“面子”更重要。三观正的人,常在细节出 ** 。
比如朋友借钱还不上,有人翻旧账闹僵,有人却能用一句玩笑话带过去,下一顿饭照样AA制。能力之外,不蹬鼻子上脸,不惯着也不泼冷水,这不是性子软硬的问题,一种根植于内心的“自洽”。
展开剩余63%三观端正,从不会表现在朋友圈转发几条鸡汤,更不是微信群斗图时谁抢得头筹。你去菜市场,摊主多找你五块,是默默归还还是收下当晚饭补助?小动作之间,偷不了懒。一个三观在线的人,面对诱惑能淡定,遭遇不公能据理力争,但不会回家骂街,更不会动用全家群投诉。
正是因为他们脑子清醒,嘴上留情,关键时候却不会做“墙头草”,内心自带过滤器,一些糊涂账根本不到他们这儿串门。
不同于处处高举“正义之锤”的愤青,他们习惯冷静思考,不随声附和。不轻易评判别人,也不盲目攀比,单位里同事升职加薪,真心祝贺;学校同学逆风翻盘,微笑点赞。不是没有嫉妒,而是懂得及时关掉“小心眼儿”弹窗。他们深刻体会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进度条,没有必要用放大镜盯着别人的bug。
反而喜欢用调侃缓解压力,哪怕偶尔羡慕也不过一顿火锅的距离。
其实,“三观正”没什么秘籍,讲人情但讲分寸,懂道理更知谦让。这样的人,面对诱惑烟雾弹不乱阵脚,遇到道德滑坡时也不急着跳“正义舞”。可别误会,这类人大嘴一张也很会开玩笑。被质疑时,常见自嘲“我这人,三观太正,都快成直角了!”仿佛幽默就是他们的护身符,不硌手却扎心。
想要看清一个人三观,只需喝两杯酒或者聊十分钟天。遮不住,躲不开,一朝泄露,便知深浅。最后提个不讨好建议:你以为三观很难,实则细节早已打底。别忘了,正不正,只不过是你我茶余饭后的谈资,不是哪家独门生意。
你觉得呢,三观只是装饰吗?又或许,其实三观本就各有版本,可谁敢拍胸脯说自己“最对”?
发布于:河南省配资投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